(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期,沙特財政大臣前往瑞士,參加世界經濟論壇2023年年會,在接受媒體采訪期間,有兩個問題值得我們注意。第一個,他表示今年應該將重點放在溝通與合作上,在俄烏沖突、中美競爭和能源供應不穩(wěn)定的背景下,各方勢力應該尋求冷靜的解決辦法,鑒于沙特和中美兩國都保持著較好的關系,他們非常愿意在中美關系愈發(fā)緊張之際,當兩國之間的調解員。第二個,沙特財政大臣表示,在貿易結算時,使用美元以外的貨幣,例如歐元、沙特里亞爾等都沒有問題,這種開放態(tài)度,讓美國媒體感到威脅,在報道時形容這可能是對美元霸權的一次挑戰(zhàn)。
要說清楚這兩件事,得先講講沙特和中美兩國的關系。從2018年開始,中國就成為了沙特第一大貿易伙伴,并蟬聯至今,前不久,中國領導人前往沙特進行國事訪問,在可再生能源、信息技術、醫(yī)療等領域達成共識,同時簽署了三十多項投資協議,可見雙方強烈的合作意愿。對美國來說,沙特是中東地區(qū)的老牌盟友,更是一段不可缺失的關系。當初,美國用軍事保護承諾,來換取美元定價石油的特權,可以說美元能走到如今的地位,在全世界形成美元霸權,離不開中東的石油。而沙特的態(tài)度會影響其他中東國家的選擇,一旦沙特開始對抗美元霸權,那么別的國家也會迅速跟上,這樣一來美元霸權就要面臨崩塌,所以美國不可能放棄對中東地區(qū)的“管控”。
所以,前面的兩個問題就很好解釋了,沙特放出豪言壯志,要做中美之間的調解員,是有利于國際社會發(fā)展的。畢竟中美兩國作為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兩國關系對全球的貿易來說是很重要的,如果中美關系真的不斷惡化,在兩邊都能說得上話的沙特,的確是很適合當這個調解員,緩和中美緊張關系。另外,美國媒體將沙特更開放的交易體系,描述成對美元霸權的挑戰(zhàn),這一點站在美國的角度上,也不是沒有道理。由于沙特是產油國,在國際貿易中,也是以出口石油為主,不排斥用其他貨幣結算,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美元對石油的重要性。對沙特來說,這兩件事都對自身和國際利益起到積極作用,沒什么好奇怪的。
從美國的過度反應能看出,比起以前美元正在變得越來越不受歡迎,美國自己造成這種局面,但他們卻絲毫沒有反省的意思,還試圖將責任推卸到他人身上。在俄烏沖突爆發(fā)后,為了降低近四十年最嚴重的通貨膨脹,美聯儲超印美元、多次加息,割其他國家的韭菜,間接推動了國際社會上的去美元化潮流,所以今天這種局面,美國怪不了任何人。(螺絲)
關鍵詞: 俄烏沖突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yè)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fā)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