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感受:我們在錄音設備上錄了一段自己的聲音,然后播放出來,卻聽到自己的錄音很不自然,會感覺怪怪的。
這種感受通常在我們第一次聽到自己的錄音時特別明顯,而當我們想到別人聽到的也很可能是這樣的“不自然的聲音”,我們甚至還會覺得有點尷尬。為什么會這樣呢?下面我們就來簡單科普一下。
(資料圖片)
從本質(zhì)上來講,我們聽到的聲音,其實就一種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機械波,這也被稱為聲波,它們可以通過不同的介質(zhì)來進行傳播。
在聲波的傳播過程中,根據(jù)介質(zhì)的不同,聲波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衰減、反射、折射、干涉等影響,導致聲音的強度、頻率、相位等特征發(fā)生變化。這就意味著,同一個聲源,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聽起來就有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當我們分別在室內(nèi)和室外說話時,聽到的聲音就會存在一定的差異。
當我們說話時,我們的聲帶會發(fā)生振動,從而產(chǎn)生聲波,在此之后,這些聲波會在空氣中傳播,當它們到達我們或他人的耳朵,就可以被聽到。我們可以把這種傳播方式稱為“空氣傳導”,其過程可以簡單地描述為:聲波從我們的口腔或鼻腔出來,經(jīng)過空氣傳導,到達我們的外耳道,震動我們的耳膜和中耳骨,然后傳遞到內(nèi)耳的耳蝸,刺激聽覺神經(jīng),最后傳達到大腦。
除了“空氣傳導”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另一種傳播方式來聽到自己的聲音,這種方式可以將其稱為“骨骼傳導”,簡單來講就是,我們的聲帶振動產(chǎn)生的聲波,會沿著我們身體內(nèi)部的骨骼進行傳播,進而直接抵達我們的聽覺系統(tǒng)。
由于骨骼可視為固體結構,因此我們通過“骨骼傳導”聽到的聲音,就會與通過“空氣傳導”聽到的聲音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假如你捂緊自己的耳朵,然后說話,此時你聽到的聲音主要就是通過“骨骼傳導”聽到的聲音,相對而言,這種聲音會更加低沉。
也就是說,當我們平常說話時,我們聽到的自己的聲音,其實是“空氣傳導”和“骨骼傳導”的混合效果,所以這種聲音與單純地通過“空氣傳導”聽到的聲音相比,就會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實際上,當我們在錄音設備上錄制自己的聲音時,其實就是只錄制了通過“空氣傳導”的聲音,除此之外,錄音設備和播放設備對聲波也有一定的處理作用,比如錄音設備會將聲波轉換為電信號,并進行一些壓縮、濾波、增益等處理,以適應存儲和傳輸?shù)男枰?,而播放設備則會將電信號還原為聲波,并進行一些均衡、混響、降噪等處理,以適應播放的效果,這些處理過程都可能會進一步改變聲音的原始特征。
正是因為如此,我們聽到的自己的錄音,就會與我們平常說話時聽到的自己的聲音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那為什么我們會感覺怪怪的呢?其實這主要是因為我們大腦的“偏見”。
正如前文所言,我們平常聽到的自己的聲音其實是一種混合效果,我們的大腦早已習慣了這種聲音,而當我們聽到自己的錄音時,我們的大腦很快就會意識到這種聲音與平常的認知和印象有所不同,具體表現(xiàn)為:與錄音中聽到的自己的聲音相比,我們平時說話時聽到的自己的聲音顯得更豐富,更圓潤,也更自然。
與此同時,我們的大腦又清楚這確實是屬于自己的聲音,如此一來,我們就會產(chǎn)生一種認同感和滿意度上的落差,進而認為這種聲音怪怪的。
不過我們完全不用為此感到尷尬,雖然他人聽到的我們的聲音會與我們自己聽到的存在著差異,但是因為他人的大腦對此根本就沒有我們的大腦所產(chǎn)生的這種“偏見”,所以他人并不會認為我們的聲音有什么問題,而是會認為我們的聲音是很自然的。
那么,我們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去改善自己的這種感受呢?答案是當然肯定的,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多聽自己的錄音,讓自己的大腦逐漸適應和接受這種不同于平時說話時聽到的自己的聲音,進而消除自己大腦的“偏見”,這樣,我們就可以更加自信地使用我們獨特而美好的聲音,與他人進行愉快的交流。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wǎng)注明“來源:×××”(非商業(yè)周刊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wǎng)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wǎng)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fā)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jīng)過本網(wǎng)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nèi)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